【像是赵宋其实也干过这么个事情。
赵氏的堂号还挺多的,名人也多,例如鼎鼎有名的赵政。
大家不会不知道赵政是谁吧?
秦始皇嬴政,姓嬴,氏赵,有争议,但赵氏支持度最高。
但是赵氏堂号里面,郡望最高的却是天水堂一脉。
天水堂出自秦王政一统天下后,将代王嘉册封于西北天水一带,于是有了天水赵氏的来源,这一脉后来名人不少,在赵氏里面声名最为显赫。
而赵宋开创基业后,自然要给皇族脸上贴金啊!
于是乎,天下赵氏最有盛名的天水堂就和赵宋皇室续上了谱。
什么,你说我在瞎编。
人家可是谱牒都续上了,有理有据的,怎么是后来贴金编的呢?
这个事情其实也很简单,我们都知道古代的生产力低下,自然而然其他条件也就不高,所以在医疗卫生水平同样低下的情况下,孩童的夭折率就很高,这也就是为什么大族都多多娶妻多生孩子的原因,没办法,量大才能保证出良才和能存活下去。
而每一代也总会有成年后出外游历不知所踪,不知道是死在了什么旮旯里的,可能是被土匪劫杀,可能是被野兽所吃,可能是迷路饿死等等......
所以,在古代没点本事,没有家仆围绕的情况下,还是别瞎跑。
一是编户齐民的情况下,你外出需要有通关文牒,相当于被圈养在了生源地。
一是你就算有了文牒随便外出,也有可能被各种治安混乱的情况下不小心嘎了。
所以,某些神剧看看就行了。
OK!感谢提醒,嘘,我知道弹幕一定有人在说禁止虚空对话。
所以,找一个这样的子弟,就说他去了那里,怎么怎么机遇,怎么怎么安家,怎么怎么失联。
然后和皇帝的家谱一对照,哎哟喂,我们就知道他后来有了个孩子叫什么什么,再后来就因为关系和远近慢慢断了联系。
没想到啊没想到,你的太太太太太爷爷也叫这个名字,他爹好像和我家的曾曾曾曾曾曾祖一个名字啊。
您瞧,这不就对上了吗?】
延庆宫里,魏仁浦悄悄抬头看了一眼上座的赵匡胤。
发现这个平时冷面的黑脸军汉子,此时竟然脸颊透红了?
一时间,老魏居然觉得,官家还怪可爱的哩!
【统治者都是好面子的,喜欢这些虚荣算是比较正常了,而且古代以亲戚关系、宗族关系等维系社会,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环。
当然了,你要说所有统治者都是这样吗?一上位就急不可待的给自己的出身贴金。
并不是,朱元璋就是个例外。
老朱在应天建立大明之后,朱熹的后人就急不可待的找上了门。
他们想效仿天水赵氏在宋朝享受荣华富贵的方式,和朱元璋也扯上关系。
开玩笑,我家祖宗朱熹是谁?那可是被誉为朱子的理学大家,懂不懂什么含金量啊!大儒?大儒算什么,我家祖宗比大儒和大儒之上的天下鸿儒还要厉害!
程朱理学听说过吧?
朱学知道吧?
天下读书人的老师是孔子,现在读书人的师傅是朱子!
凭借着这层关系,朱熹的后人认为自己十拿九稳了,朱元璋没道理不会认他们这个亲戚。
而且老朱早期和大明早期都大量的缺少读书人的加入,天下文官系统不满运行,一直也是老朱早年的硬病。朱熹的后人要是和老朱扯上了关系,最起码的,占当时儒学几乎半壁江山的理学弟子就瞬间天然亲近了朱明皇室,而皇帝也真成了天下读书人不再是虚名上的座师了。
但是,老朱拒绝了。
朱家人十分的不理解,不是哥们,为哈啊?
老朱说“我本淮左布衣,天下与我何加焉!”
瞧瞧,多么霸气多么自信啊!
朱元璋直接明牌了,一个王炸直接让那些想攀亲戚的家族不知道怎么玩了。
很干脆的说了,我就是一个乞丐出身的泥腿子,早年是农民的孩子,祖上几代也是农民,数了几代人就外公算个官身,还是个宋朝抗蒙的小兵。
所以,你们别蹭了,真不熟!】
“哈哈哈,妹子你看,咱就说了咱问心无愧吧!你瞧瞧,无论是太宗还是宋祖,现在这会估计一个个都面红耳绯了吧!”朱元璋被天幕给逗乐了,同时也对天幕夸赞自己的名词句子再次十分大方的承认并收到心里。
这天幕只要不提咱大明的那些糟心事,那一个个的词咱是真喜欢听啊!
“元晦啊元晦,哈哈哈!没想到你也如孔圣一样有着糟心的后人呀!”陆游此时在家里,忍不住哈哈大笑自语着打趣老友。
朱熹此时在家里也颇为郁闷,这子孙怎么这么丢人,让老夫我一把年纪了还丢到全天下,哦不,可能是全朝代了啊!
蹭什么蹭,守着自己的家业不好吗?
什么富贵都敢蹭,要不要命啦!
看向坐在一旁和他亦师亦友的西山先生蔡元定那一脸揶揄的微笑模样,朱熹更是郁闷到家了。
【咱们打趣完了太原王氏和那些世家后,回归正题。
琅玡王氏是中古时期中原最具代表性的名门望族。与太原王氏相同同属于王翦的分支,秦末年间,战乱四起,为了躲避战乱王翦的孙子王离带着家族前去了琅琊郡临沂,这就是琅琊王氏家族的始祖。
只不过我们现代学者一般将琅玡王氏的始祖定义追溯到西汉五经博士谏大夫王吉。琅邪王氏发展于曹魏西晋,确立于东晋初年并达到最盛时期,史称“王与马,共天下”,延续至南朝、唐末五代以后走向衰弱。在七百年的时间里,琅邪王氏在政治、伦理道德、朝章国典、文学艺术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代表人物颇多,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
可以说,琅玡王氏是中古时期实打实的天下第一世家,全盛时期与皇帝平起平坐,这才有了那句话“王与马,共天下”,也有了天下的世家可以叫嚣千年长存唯我家的吹嘘资本。
琅玡王氏和太原王氏一样于唐朝末年逐渐衰亡,只留下一个昔日的荣耀和名望撑着牌面。
琅玡王氏传承了1700年,期间出了36个皇后36个驸马,还有92个宰相。可谓是中国古代的第一望族了,这个姓氏就是琅琊王氏家族的王姓。
三十六位皇后,敢问哪个家族能与王家相比?
除去宰相将军等以外,六百多位各界名人,这个傲人的数据足以证明琅玡王氏的底蕴深厚和家族实力了。
琅琊王氏的第一任皇后是死后被追杀的东吴大邑皇后。后来东晋南北朝达到鼎盛时期,琅琊王氏有10位皇后。王家最后一位皇后是明熹宗的生母。死后被熹宗追封为孝太后,恭贤文穆惠,慈协天举。
女真入关后,诸夏沉沦,这些传承久远的世家大族也终于从牌面走到了消亡。
故尔,我们将琅玡王氏排在第三,他们的皇后数量确实多,而家族对历史潮流的贡献也十分居多。
世家自然阻碍社会的发展,但在当时的社会情况下,世家也是社会最好的养料和发展进步的推动者。】
【网友说:
“笑死,王氏先祖分明是姬晋,这个是无可争议的。无论是太原人家还是琅琊人家,都是王思后裔,怎么不能说是自周起呢?”
“你家始祖和源生能混为一谈?我还能说我是起源自黄帝呢!始祖的意思是你这一脉从哪里开始发家写族谱的!”
“琅玡王氏真的贡献了好多历史典故,信口雌黄,情有独钟,琳琅满目,卧冰求鲤等等,妥妥的一个造词大家,哈哈哈!”
“书圣王羲之就是琅琊王氏。公元四世纪开始,琅琊王氏真的是鼎盛至极啊!”
“等一下,我们不是在讨论皇后最多的家族吗?盘点的皇后呢?怎么一直在说世家?”】
“哦?我大明也有出身琅玡王氏的皇后?”朱棣确实有些惊讶了,不过他并没有放在心上,开玩笑,这是大明,既不是魏晋又不是隋唐,这片土地还有世家的土壤了吗?
并不是说世家不存在了,只是相对于魏晋的辉煌,隋唐的荣耀,两宋的牌面之后,现在的大明,他们翻不了什么浪花的。
也就比寻常富贵人家多了些传承底蕴罢了。
世家最宝贵的是什么?人才?错!
是知识!是垄断统治工具的知识!造纸术、印刷术、科举制、两宋治学以来,读书人的增多,平民竞争力的加大,再加上唐末毁灭性的屠杀,世家哪还有与大势掰手腕的力量了。
所以,朱棣也就看着笑笑,权当是听了个趣闻罢了,并没有放在心上。